Kulture Salon 11 尋找時裝繆思:藝術、歷史、紋身

在眾多設計行業中,時裝設計師的工作節奏可謂數一數二,時刻爭分奪秒。對他們來說,每個新季度的來臨,代表新一季設計作品的誕生,在鎂光燈下閃閃發亮的最新款時裝往往叫時尚達人引頸期盼。由 K11 的 Kulture11 舉辦的跨界交流平台 Kulture Salon 11,邀請最前瞻的時裝設計師和文化工作者,與公眾進行啟發性的對話交流。在八月,時裝創業培育計劃的設計師楊展獲邀,與紋身工作者沈威龍(Gabe Sum)和時裝設計師林春菊(Janko Lam),分享他們的設計和藝術理念,以及從何找到源源不絕的靈感。

對楊展來說,時裝設計絕不止是布料和服裝。寺山修司的電影、整容現象、拳擊精神,都是他的靈感來源。「我的時裝設計,靈感來自藝術創作。」他透過裝置、攝影、行為等藝術形式探索美學,再將美感結果轉化成時裝設計。好像他2015年的破格項目《靛藍雨》,以一個懸浮裝置作為出發點,裝置中的一千個玻璃瓶慢慢滴下靛藍染料,舞者在靛藍雨下起舞,有機地把服裝染上藍色。染成的圖案成為裝置和行為藝術的載體,其後演變成設計元素。「我的藝術創作透過設計,融入顧客的日常生活。他們穿上的不只是服裝,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楊展在2013年成立同名時裝品牌,自2015年起,參與過紐約、巴黎和上海的時裝周。政府近年對設計界的資助增加,扶助了他的品牌發展。「由在元創方的一間小店,到現在世界各地都有銷售點,例如意大利、巴黎和美國。」他的設計瀰漫着一種獨特的暗黑風格,雖然不是大眾口味,但在國際市場中找到不少時尚知音。「很多人說第一次參與時裝展很難接到訂單,但我們第一次參與巴黎一個大型時裝展時,便已得到一些訂單。清晰明確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

談到香港時裝,他滿有信心地說:「香港時裝設計師能接受多元、思維開放,而且善於結合中西文化。」正如同場分享的Janko,其品牌「新裝如初」將中國傳統服飾的形態和文化精髓融入當代時裝。眼見現今時裝生產的飽和,她選擇從傳統文化重尋時裝的意義,「從前的服裝很多時都反映了文化思想,每個剪裁細節都有原因根據。」她正籌備2019年春夏系列,以春秋戰國流行的「深衣」為靈感,當時有很多「時裝法則」,例如衣襟一定是由左蓋至右,因為左是陽,右是陰;衣背多有一條垂直車線,代表做人要道取中正。「我用設計細節演譯歷史文化,讓時裝不再單純是衣物,而是一種文化傳承。」

時裝與紋身都跟身體關係密切,被稱為香港首席紋身師的Gabe,從小已常看做布料花樣設計的爸爸工作,紋身對他來說跟時裝有很大的共通之處,「不過是用不同的機器,印在不同的物料之上。」他的靈感來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看着一棵樹,或是一顆石頭,甚至空白的牆,我都可以看出很多圖案。」他發起了《Fashion Fusion:Tattoo X Thread》展覧,由K11主辦,將時裝與紋身兩種美學連結,邀請了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着名紋身師創作圖案,作為英國Central Saint Martin設計學院的設計系學生創作時裝的靈感。

不論是聯乘項目,或是像Kulture Salon 11這類交流平台,都是公眾了解設計的好機會,也是設計工作者互相學習的時刻,正如楊展說:「每次分享會和不同的講者交流,可以更了解別人的創作概念,同時發掘自己的不足,從中學習如何更完整地建構創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