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新勢力勇於突破 實踐可持續新思維

DMatters 2022 年 12 月號

設計能否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看看剛公佈的 2022 年「DFA 設計獎」得獎名單,了解一下他們的作品便可知曉。不論是人手編織的鳥巢、智慧城市設計原型,或是保留珍貴的傳統手藝,得獎者的設計項目皆致力提升大眾福祉,為社會帶來貢獻,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DFA 設計獎」旨在表揚傑出設計領袖及優秀設計項目,一共有五大獎項計劃,當中的「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正為了肯定本地新晉設計師及設計畢業生的才能而設。今年共有 16 位年輕人才獲得此項殊榮,他們不但擁有宏大的設計視野,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胸懷服務社會的使命。我們有幸邀請到其中三位得獎者,娓娓道來她們的創作歷程、重點項目、對可持續發展的看法,以及未來赴海外深造或工作的計劃。

林若曦  (Alize) 

Alize過往從事時裝業,親眼目睹過度生產與過度消費所造成的破壞,成為她個人事業的轉捩點。現已成為產品設計師的她,從升級再造的過程中找到不少趣味。她設計的首個自行組裝樂器「紅酒箱手製手風琴」,是與本地庇護工場的合作項目,以廢棄的酒箱木板製作手風琴,希望藉此改變公眾對垃圾的看法。另外在她與嘉道理農場的合作中,她設計了一款簡單易用的「T恤編織機」,將舊 T恤升級改造為「手工編織鳥巢」,為受傷的幼鳥提供觸感柔軟的棲身之所,慢慢休養康復。

  Alize 與本地庇護工場合作,以廢棄的酒箱木板製作手風琴。

T 恤編織機」可把舊  T 恤升級改造為「手工編織鳥巢」。

要大規模推動可持續發展,Alize認為應從小處著手。「小型項目一般用作試驗性質,以說服企業策動更大規模的計劃,從而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她正計劃運用獎項的財政贊助,前赴以創新設計及修復工藝聞名的荷蘭學習,望日後為香港帶來新思維,以推動可持續發展。

小型項目一般用作試驗性質,以說服企業策動更大規模的計劃,從而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蔡悅心 (Sharon)

疫情期間,Sharon 反思人生的種種矛盾,促使她探究設計的更深層意義。她認為設計並非純粹追求美感,實際上更是提供服務與連繫社會的工具。「設計師可以連繫不同界別,促進跨界交流合作,將不同持份者的需求和價值觀考慮在內。」為實踐這一想法,她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與 K11 合辦「CirKularity」展覽,向商場租戶捐贈的可回收物料賦予新生命,以測試循環經濟營商模式。Sharon的另一個設計項目是「ANSA:未來的工作與生活」,項目是為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而設計的未來智慧實驗城市運作原型,工作與康樂兩相兼顧,讓居民享更自主靈活的生活,同時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設計師可以連繫不同界別,促進跨界交流合作,將不同持份者的需求和價值觀考慮在內。

CirKularity 」展覽由 Sharon 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與  K11  合辦,以藝術及創新形式呈現可持續發展概念。

ANSA :未來的工作與生活」項目是為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而設計的未來智慧實驗城市運作原型。

身為傳意設計師,Sharon計劃到海外汲取數碼及用戶體驗設計方面的工作經驗,冀提升使用者研究技巧,創作更出色的視覺設計,以助構建香港的城市身份及支持博物館業界的發展。

江倩欣 (Lisa)

面對氣候危機,Lisa感到有責任用設計「講述充滿美好期盼的未來願景,並想像各種生活方式的新可能,以建設可持續、展望未來的國際城市。」 身為環境設計師,她熱衷於設計創新材料。有見玻璃業的日益需求導致二氧化矽短缺,她與科學家合作,使用河流中的廢料生產「矽藻玻璃」,令廢物重獲新生。這種新型生物玻璃可用來製作室內裝飾配件,並已提供吹玻璃工人所用。

 設計師有責任去講述充滿美好期盼的未來願景,並想像各種生活方式的新可能,以建設可持續、展望未來的國際城市。

Lisa 與科學家合作利用河流中的廢料生產「矽藻玻璃」適合用於製作室內裝飾配件。

Lisa 進一步運用自己在設計和材料方面的專長,製作新型的「水磨石扶手」,令這個逐漸失傳的手藝得以延續。她經過探索不同的材料和鑄造方法後,決定以海綿為結構核心,創造出一種更輕盈、更實惠的新型組合式扶手。

 新型「水磨石扶手」比傳統版本更輕盈、實惠。

Lisa期待日後可與美國及德國實驗建築工作室的世界知名設計先驅共事,務求為商界和社會推動更多新材料的運用。

再次恭喜2022年「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各位得獎者,他們極具前瞻性的獲獎作品現已於「DFA設計獎2022」網上展廳展出。我們衷心希望一眾得獎設計師把握赴海外見識的機會,勇於挑戰現狀,繼續以好設計為可持續未來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