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vid-19探究智慧人文城市發展

科技與人本設計本應相輔相成 ,城市領袖與持份者 須採取以人為本的策略,共同塑造 美好將來。

要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我們必須同時從人文和科技角度出發。疫情提醒我們必須在困境中保持敏捷、發揮創意並持續邁步向前,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克服面前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不少行政人員開始應用「TUNA」理論,考慮震盪(Turbulence)、不確定性(Uncertainty)、新穎(Novelty)及含糊不清(Ambiguity)四個因素,以規劃變化莫測的未來。無論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否「黑天鵝事件」,各界領袖都必須加強規劃業務的可持續發展(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並重新評估各種關係和社會契約。在疫情下,我們必須進一步運用數碼科技,以維持業務發展、信息流通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在接下來的「新常態」(new normal)當中,我們必然會更廣泛使用各種人工智能、機械化、科技及數碼平台。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勾劃出在城市中廣泛運用科技的大量機會。智慧城市帶來的好處包括以公眾利益為主的設計,以至貨幣化的應用(monetised application continuum)。我們需要為城市發展訂立明確的方向,例如:吸引外資;把握千禧一代和GenZ的購買力;建立大眾對人工智能、區塊鏈、自動駕駛汽車和生物科技等新經濟下技術領域的認知和信任;以及保障數據私隱等。要建構智慧城市,我們不但要發展基建和科技,更要從人文層面建構意義和運用以人為本的設計。巴塞羅那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從其早期的城市規劃到科技的巧妙運用,皆以城市的將來和居民的福祉及不斷增加的需求為核心,令這個地方深受居民和遊客喜愛。

優秀設計能使人產生共鳴,就如我們喜歡遊歷的城市與地方;我們喜愛的解決方案、系統、服務和產品;以及我們日常紀錄並在網上與朋友分享的精彩時刻。我們可以想像未來的工作安排變得更靈活,同時能提升生產力與盈利,而且人們可享受順暢無阻的旅行體驗。同時,我們將能更自主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選擇各類服務,以配合我們的工作、照顧家庭、健康、財務、學習和社交的需要,並且擁有一個數據完整性和個人私隱得到保障的數碼未來。在新經濟模式下,智慧城市應能促進公平和包容性增長(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即使是基層、老弱傷殘和弱勢群體,也應能夠有自信、有尊嚴地生活。當我們真正明白設計是發展未來的重要投資,並能應用設計思維於不同領域的政策制定當中,我們的城市將在創意氛圍下進一步發展,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好的體驗。

為了駕馭複雜的環境和解決疑難,我們需要運用有系統的領導方式,從而集合眾智、團結不同持分者及帶動變革以取得正面的成效。各地城市需要更多具創意能力的領袖,他們能夠集縱連橫,以宏觀的視野看清事情的脈絡。而帶動城市發展的採購策略同樣舉足輕重,不但可激發企業家精神,亦能創造更多發展人本設計的機會。透過深入觀察和了解社會上的各種發展趨勢和行為,將引發更多創新想法,並且進一步發展、原型化、完善和實現各種概念。

有人會認為,政府只需要提供有效率的服務,不必具備創意。但是,畢竟智慧城市必須是人文城市。當社會充斥着不斷增加的需求和期望,共創設計能有效地創造共同信念、建立互信和逐步取得進展。在新經濟下,管治體系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虛心接受一定程度的混亂和失敗。我們需要重新設計現時的或其部分法規、系統和服務,確保它們能與時並進。英國政府數碼服務部門的克里斯‧弗格森(Chris Ferguson),以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海倫‧哈姆林設計中心總監拉瑪‧吉瓦洛(Rama Gheerawo)都說過,好設計皆以人為本,而非以行政為本。以人本設計推動世界前進,已是大勢所趨。

高科技世界既令人興奮亦令人擔憂。隨着5G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邊緣運算、實境混合技術的不斷擴展,科技的力量既能締造變革,也能改善生活。然而,科技若被不當應用、私隱與安全得不到保護,甚或人們未能確實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將引起大眾的不信任心理。麻省理工學院感官城市實驗室主任卡爾洛‧拉蒂(Carlo Ratti)提醒城市的領袖、創新先導者和企業家,「科技」應是智慧城市發展中的最後提及的一環。科技和人本主義互相交織,皆是塑造未來的要素,重要的是我們要有策略地運用兩者,真正回應人的需要。毋庸置疑的是,很多我們鄰近的經濟體及政府都已將設計納入政策制定的層面,而很多重視設計的企業亦比其他公司有更卓越的財務表現,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同理心的力量將有助於建立關愛與和諧的社區,而設計的文化則可締造城市品牌效應、激發創意企業家精神、令生活更豐富多彩,並推動人類珍視的公共服務發展和創新。除了積極推動STEM的發展,重視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四大範疇,我們亦需要將以人為本的設計和創意思維融入領導方式、策略制定、教育制度和人才培育當中。

Covid-19疫症後的新常態(new normal)會是怎樣?《創意自信帶來力量》一書作者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及湯姆‧凱利(Tom Kelley)曾說:「現在是時候釋放每個人潛在的創意力量。」要建構更美好的未來城市,我們需要擁有共同理念、培養創意企業家精神、加強彼此協作,以及建立公私營合作關係。要重塑我們的未來,需要全面的創意思考。我們要有意識地發揮創意的力量,並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各式各樣的觀點,同時以客觀角度分析並協調不同的看法。香港除了背靠中國內地這片腹地,亦是一個賦有人才、資源和機會的地方。這場疫症提醒了所有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人,今後應該繼續同心同行,共創美好的未來。

利德裕博士
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