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思維重塑鄉郊未來

在充滿活力的宜居城市中,我們能自由選擇不同的生活模式,而且能在不同社群的需要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城市不只擁有宏大的城市化願景,而且珍視其綠意盎然的鄉郊地區。國際及本地社群一直致力從保育、經濟、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等多元角度出發,尋求活化鄉郊生活方式的機會。而我們對香港的鄉郊地區,以及當中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亦珍而重之,並期望以可持續的方式加以活化。要推行成功的城市發展項目,我們需要全面了解在地處境和持份者的不同需要,而進行鄕郊活化亦同樣如此。設計思維正正是我們此刻需要的工具,能引導我們進行深刻的觀察,並分析持份者的想法。

設計思維正正是我們此刻需要的工具,能引導我們進行深刻的觀察,並分析持份者的想法。

近年,國際間一些成功的活化項目,印證了創意地方營造的價值。紐約的High Line將曼克頓一條極具歷史價值但荒廢經年的架空鐵路,打造成全世界最時髦的公園之一。它之所以能迅速融入紐約人的生活當中,除了因為頂尖的設計,更因為它以一個「人人有份」的開放平台為定位——圍繞High Line而策劃的多個公眾項目,連結了不同的持份者和市民,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在日本新潟縣鄉郊地區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藝術作為催化劑,強化本土特色,為人口流失的鄉村引進文化旅遊。過程中,不只廢棄的歷史遺跡和經濟得以復興,當地的老化社群也重獲生氣。

紐約的High Line  ©Iwan Baan

在香港,很多人都認同我們需要以可持續的方式,為鄉郊地區重新注入活力。以為期4年的「永續荔枝窩」計劃為例,計劃採取跨界協作模式,連結大學、政府、商界和當地社群,復耕了逾5公頃農地,提高了新界東北荔枝窩村的生物多樣性和濕地功能。該計劃成為透過跨界別協作,共創鄉郊可持續活化的成功例子。

大嶼山東澳古道是另一個備受關注的鄉郊活化地點。這條熱門的行山路徑連接東涌和大澳,沿途有數條古村和不少文化生態保育重地。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可持續大嶼山辦事處聯同香港設計中心開展的設計思維研究項目「東澳山水研作舍」,已於近月啟動,探索以可持續方式活化東澳古道的不同可能性。這個活化項目將涉及自然資源、文化遺產、生態保育和古村社群,需要高瞻遠矚和敢於創新的規劃思維。


東澳山水研作舍聯同策略伙伴Land+Civilization Compositions(L+CC)及MakerBay,研發活化東澳古道的設計原則和可行方向。研究過程將以人為本,設計思維專家將帶領不同的持份者,包括村民、古道的用家、設計師和跨界別專家等,參與共創過程,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想法和對古道未來的期望。這個公眾諮詢過程將於下半年以實地考察、共創工作坊和公共展覽等形式進行。我們很高興能得到這個機會,將設計思維應用於城市規劃中,並十分期待跟大家分享發現。請即關注東澳山水研作舍的FacebookInstagram專頁,密切留意我們的最新發展、活動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