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tters 2018 6月號

為公共領域注入創意  邁向以人為本的設計

在我們身處的年代,創意和設計思維正在改寫世界的規律,這個趨勢亦慢慢滲進公共領域。縱然大部份公營機構未必是推動創新設計的先驅,很多地方的政府正迎頭趕上,擔起創新的大旗,展示無比的創意,甚至獲得空前成功。我們或者很少會期望在公營服務上看見創意,但其實一切都在於政策制定者對帶動改變和改善服務的抱負。

澳洲維多利亞省政府,亦即墨爾本的省政府,設有一個公營創新部門,由Sam Hannah-Rankin領導,她將多年創新經驗帶入具規模的機構和政府,令公務員更有信心和能力與市民合作,共同設計更有效的解難方案。例如,「Code for Victoria」電子創新計劃把3位資訊科技專家帶進維多利亞省法律緩助部門的辦公室中,他們和部門同事合作,設計和試行了幾個既能改善法緩服務,又能減輕工作量的網頁和應用程式。其中一個讓市民查詢服務範疇的網站,估計可以減少法緩同事花在電話查詢的時數達30小時之多。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專家們身上感染到一種「凡事必可能」的態度,慢慢地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文化。

針對不斷改變的用家習慣和趨勢,運用人類學民族誌方法(ethnography)進行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個有效的解難方案。由Lekshmy Parameswaren和她的fuelfor團隊設計的「Hospitable Hospices」計劃便是一個好例子。在為期9個月的設計研究中,Lekshymy的團隊與3間新加坡善終院舍合作,與各持份者一起以設計思維重新想像善終服務的未來,擺脫公眾的負面印象。他們把發現綜合成一套設計工具,不少本地院舍亦將之好好實踐,例如添設「再見花園」,讓親屬可以好好地跟摯愛道別。

香港正趕上全球趨勢,開始涉足公共部門創新的領域,一些具規模的非牟利機構正摸索如何運用設計思維改善服務。例如,在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轄下的護老院,一些長者用家便曾參與設計過程,翻新院舍環境和設施。這些設計項目由項目發展總監王建明帶領,他致力以參與式設計(co-design),將機構設施和服務轉向以用家為本的方向。中心翻新後添加了不少新穎設施,徹底洗脫了公共設施過時呆板的形象。

一些政府部門則與民間組織聯手,發掘改善服務的創新機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創不同協作的合作便是一個實例。他們曾在保安道圖書館進行一連串為期數月的創意實驗,探索服務區域內的獨有需要,例如需要更多少數族裔語言的書籍刊物,並把創新意念制成模型,在館內和區內測試成效。這種創新精神也蔓延到其他政府部門,開展計劃去探索公園街道的使用者體驗。

作為香港政府推廣設計的策略伙伴,香港設計中心亦將設計思維注入旺角郵政局和歌和老街公園等翻新項目,當中提倡共同設計的概念和嚴格的項目管理方式,淋漓盡致地發揮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大大提升郵政服務效率和公園使用者體驗。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之下,香港設計中心將繼續致力於不同層面和界別推廣設計思維。

公共領域創新的全球討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今年的設計「智」識週(KODW)在6月11-15日舉行,為香港度身訂造了論壇3「公共創新設計」,以本地和國際案列為引,探討一連串息息相關的議題。以上提過的創新家,Sam Hannah-Rankin,Lekshmy Parameswaran和王建明將會親臨KODW,分享他們的洞見和經驗。本地機構如效率促進辦公室、香港設計中心、西九文化管理局、創不同協助、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等的代表亦會參與這一節的3個專題討論,分享他們對政策制定、創意經濟、醫療保健的見解。如果你有興趣深入了解這些重要城市議題,緊記從速購票!

今期DMatters,我們會繼續走入KODW,探究論壇2「重塑都市體驗」的精彩內容,並會再聚焦論壇3的主題。除了3大論壇,KODW還有9個與設計相關的工作坊,我們也會率先窺探。緊接其後是現正接受報名的「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和「DFA香港青年才俊獎」的最新消息。最後,我們會看看DFA設計獎的各項活動,怎樣讓亞洲首屈一指的設計走進你的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
有關設計「智」識周( KODW 2018 「明日城市-設計宜居生活」
www.kodw.org

Code for Australia與維多利亞省法律緩助部門合作的個案分析
https://codeforaustralia.org/case-study-victoria-legal-aid/

Lekshmy PrameswaranLászló Herczeg撰寫的Hospitable Hospices - Redesigning Care for Tomorrow
https://www.ijic.org/articles/abstract/10.5334/ijic.2927/

按此瀏覽 DMatters 6月號 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