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tters 2018 7月號

以設計和數據重塑交通體驗

在很多城市,每日市民的的交通時數加起來往往數以百萬計。毫無疑問,我們急切需要改革交通模式,讓我們節省時間、騰出城市空間、節約能源,最終提升經濟效益。舒適有效的交通體驗讓市民和遊客可以在都市自由穿梭,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元素。

自動駕駛汽車、實時數據分析、拼車共乘應用程式等新世代智能交通技術迅速興起,數據對提升公共交通或個人化點到點行程的效率非常關鍵。在上月舉行的設計「智」識周,頂尖的設計師和創新大師分享國際知名案例,呈現令人眼界大開的未來都市流動景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Senseable City Lab總監Carlo Ratti與其學術團隊正運用開放數據和智能城市設計,達致都市交通高效節能。他以4個數字為討論定調:「城市只佔地球面積2%,卻聚集了50%全球人口,共消耗75%的能源,並製造80%的二氧化碳排量。假如我們每人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略盡綿力,就會對全球帶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Minimum Fleet Network」 項目開發了一個演算法,可以規劃最有效率的士路綫——只需現時的士數量的6成,就能滿足曼哈頓的需要,從而解決現時每天穿梭曼哈頓的13,000輛的士4成時間車廂空置的問題。如果加上無人駕駛汽車,理論上他們更可計算如何只用現時曼哈頓每日總行車量275,000的一半滿足當地的交通需求。另外,他們也把自動駕駛科技延伸到水上交通,正在阿姆斯特丹測試水上船艙「Roboat」,有待明日城市使用。

Tata Motors設計總監Pratap Bose則認為隨選汽車共享(on-demand car-sharing)可滿足印度急據增長的青年人口的需求。現時,為數6.5億、即全國約一半人口年齡為25歲以下,他們的消費能力高而且追求數碼化生活,令印度市場比其他人口老化國家更祟尚創新科技。他和團隊正在打造數碼基建,配合品牌發展的環保智能車,全面開發智能駕駛的潛能。用家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汽車共享應用程式,呼召無人駕駛車輛。在路上他們不用駕駛,可以專注享受旅程,車輛也會自動排列,活用路面空間。一趟車程結束後,自駕車隨即接載下一位乘客,而不是停泊閒置。換言之,交通堵塞得到紓緩,而且我們不用擁有或懂得駕駛汽車,也能在路上自由穿梭。

數據驅動的創新當然不局限於個人化點到點行程,也正在為公共交通帶來新局面。交通搜尋器Citymapper香港區總經理蘇頌禮(Gene Soo和他的團隊分析實時交通數據,為用家提供最佳行程建議。「我們運用位置感知系統(location-aware device)、開放數據和以人為本設計,為大家提供準確的交通資訊。」他們的應用程式非常成功,讓人輕易掌握大都市如倫敦、香港的複雜交通系統。在數據運用方面,他們開創了兩個新方法。首個方法是把巴士時間表等交通數據轉換成機器可讀格式,讓電腦處理龐大數據。以香港為例,應用程式可以分析超過2萬個交通費用組合和優惠規則,即時找出車費最便宜的路線。另外,他們刻意採用業界最常用的數據格式,開放資料給初創公司、企業或其他人使用,支持行業持續創新。除此之外,Citymapper結合了拼車概念和隨選服務,正在倫敦試行實體服務「Smart Ride」。

未來交通發展不只著重科技,更以用家愉快的體驗為本。我們期望更有效的空間和能源使用、更好的都市環境和能更緊密的人際網絡。與此同時,不要忘記邵在德和一些人正在為改善城市步行體驗而努力,例如致力倡議在德輔道中設立行人專用區的「行德」計劃。Elon Musk 的「Hyperloop One」和Uber的空中的士「uberAIR」的實現指日可待,各種創新理念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今期的DMatters帶來設計界的不同聲音。我們會先帶大家認識4個時裝創業培育計劃(FIP)的新面孔,看看他們的設計歷程和創業抱負。緊接其後,我們會聽聽本地新晉設計師親身分享前往墨爾本和曼谷參與設計交流計劃DeX的經驗。最後,在DFA設計獎的評審開展之際,我們會跟幾位DFA設計獎的評審談何謂亞洲當代優質設計。

延伸閱讀:

有關設計「智」識周( KODW ) 2018 「明日城市-設計宜居生活」
www.kodw.org

關於MIT Senseable City Lab的Minimum Fleet Network
https://news.mit.edu/2018/minimum-vehicle-fleet-rider-demand-0523 

Citymapper談Smart Ride
https://medium.com/citymapper/the-responsive-network-part-3-3-f9d8394d84f3

按此瀏覽 DMatters 7月號 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