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tters 2017 7月號


智慧城市之大智慧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委託顧問進行有關智慧城市之研究,其「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近日出爐,公私營機構掀起對此話題的關注。該報告提到「一個城市能否適切地將科技融合生活,是定斷其優勢與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觀乎香港以構建宜居的「亞洲國際之都」為目標,要提升生活質素、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我們應著眼市民、用戶的健康和需要,採用創意思維、以人為本的設計及科技促進發展。

所謂「宜居」,三藩市組織Livable City提出五大範疇,包括穩健完整的睦鄰、無障礙及可持續出行方案、多元及靈活的本土經濟、衝勁十足的公共空間、承受能力。這些準則與城市策略學者Boyd Cohen所述的六大智慧城市指標同出一轍,亦與上述報告的大綱相同,包括: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政府、智慧出行、智慧生活及智慧市民。

巴塞隆拿 在歐洲國家及城市中稱得上是智慧城市的典範。以新思維面對挑戰,配合開放及創新的採購方式,巴塞隆拿有很多創意方案例如:改善衞生的智慧垃圾筒、為乘客提供充份且易明資訊的巴士站、符合可持續和健康城市發展原則的單車公享系統、運用道路感應器來監測和解決道路擠塞。巴塞隆拿開啟了豐沛機遇來實踐優良設計,激發創業及公私營伙伴合作。

優良設計之能洞悉先見,創造經歷,觸動人心,皆因設計過程先從環境、人民、文化和科技的語境下了解用戶的慣性、背景及趨勢。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海倫•哈姆林設計中心總監Rama Gheerawo在剛過去的設計「智」識週2017就共融設計提出設計與科技的聯繫點:「科技帶來無限改變,而設計則使科技更合意、更符合用戶的需要、更能發揮功效。從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AI)、虛擬實境(VR)到擴增實境(AR),設計能確保新科技惠及大眾。」

建造智慧城市絕不是為趕上潮流,卻是一項具前瞻性的承諾,只要人人擁抱設計的力量,通過設計思維、企業創意,以及科學、科技、工程、設計與藝術等跨界協作,設計大可推動創意文化,面對未來挑戰。

按此 瀏覽 DMatters 7月號 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