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tters 2018 4月號

公營機構的創新:成為適宜居住、工作及玩樂的城市

當今各國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保持城市的創新性、可持續性、及吸引力;其次是如何改善各個界別的生活質素。今年二月初,香港財政司司長發表了二○一八至二○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的主要目標是創造更多元化的經濟,投資未來,以滿足市民的需求。 「宜居宜業」是其中一個主題,透過加強向公共部門分配資源的重要性,使香港成為宜居城市。

為了應對環境的挑戰,政府繼續努力諮詢關鍵持份者,並在各個方面落實政策。企業購置合資格及具能源效益和再生能源裝置的建築物,其資本開支可獲更優惠的稅務安排,全數在一年內透過環境局扣除。此外,為了推廣電動車的使用,傳統車主購買新的私家車時,「一換一」計劃計劃可獲首次登記稅寬減額。更多的資源亦會投放於創新和技術發展。

預算中還涉及長期土地和住屋計劃,以及公共醫療問題。除了預計五年內新增十萬個公營房屋外,政府還承諾向公共醫療開支注入超過七百億元,比去年增加13%。

時至今日,我們需要協同各個不同範疇,全方位分析和解決城市正在面臨、愈見複雜並互相關聯的挑戰。各國政府目前的使命,是創造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在公共部門和更廣泛的社會中引發及持續創新。

政府和公務員的思維、工作和交流的方式正在逐步改變,他們的策略轉向與公營機構、私人企業、企業家,專業人士和公眾之間更緊密地合作。塑造一個宜居城市,是展示公營及私營部門之間協作的理想平台,將市民的願景、福祉和需求作為中心,擴大宜居性和可持續性。去年,一個民間組織Smart Chicago Collaborative啟動了一個新方案,開放大數據為市民所用。 項目名為Array of Things (AoT) ,把一系列感應器安裝於市內,用於收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活動的實時數據,收集所得的資料則用作研究和供公眾使用,從而實現更多以用家為中心的服務和創新計劃。

不同部門及行業的企業需要加強對新興趨勢、文化及次文化,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的敏感度,亦需要留意如何開發技術,及增強以數據實證為主導的研發並促進創新的機會。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突破,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應該改變他們思考、工作和溝通的方式和渠道。面對複雜和穿插於各方位的挑戰,我們需要更精巧地駕馭複雜性,並採取綜合多元的方法來界定,分析和解決問題。

即將於2018年6月11至15日在Hotel Icon舉辦的設計「智」識週(KODW)的三個論壇當中,其中一個論壇將針對公共部門的創新及發展,涉及健康醫療、智能城市發展和電子服務方面的探討。同時還會研究如何促進跨政策部門協作的主要元素和技巧,並檢視公共和私營合作的夥伴關係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我們是時候採用更人性化的角度,深入了解人的行為、趨勢和文化,以大數據推動措施,從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商業方案,呈上惠及大眾的服務。


按此瀏覽 DMatters 4月號 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