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计中心穿针引线 助港设计师成就商机 (2015)

年轻人好多都想要创业,却空怀「周身刀」,偏偏欠缺做生意的知识与技巧,也没有强大的人际网络帮助事业发展。一班本地设计师透过香港设计中心营运的「设计创业培育计划」 (Design Incubation Programme ,简称 DIP) ,学习由创业,到经营一间公司,继而将自己的专长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在中心的穿针引线下,他们获新加坡的  The South Beach (SB)  酒店青睐,至今已争取到总值近港币四百万元的订单。

香港设计中心安排前往新加坡

罗乐天 (Antony) 、曾为民 (Mandy) 、曾嘉琪 (Monica) 、何善恒  (Polly) 、胡思颖  (Telly)  和刘海榭  (Percy) ,六人同为  DIP  的计划之设计师;前三者为毕业生,另外三人则仍然「在学」。其中  Telly  的公司主要从事将弃置汽车零件再用转化:「 DIP  学员的办公室都位于九龙塘创新中心,我会形容这里是『香港设计硅谷』,让各范畴的设计师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设计与营商的气氛,这样的凝聚力能更有效地吸引客人。」正如这次获 SB 看中她制作的 Art  Furniture ,亦是因为这家以 Design Hotel 定位的酒店,在香港设计中心安排下参观他们的办公室所致。

机会来到,亦得好好把握。 SB 之代表与一班设计师会面后,结果选定他们六人,并于 2014 年年底邀请他们到新加坡参观当时尚在兴建的酒店。「得悉获邀当然兴奋,但其实当时有点不知就里,也不晓得到那边实际上要做些甚么。」从事视象设计和影片制作的  Mandy  如此说道。

抵埗后克服重重困难

到埗后,才知道挑战刚开始呢! SB  之代表要求他们在各自领域上实时进行创作并展示作品,颇有点即席挥毫的味道;如从事时装设计的 Polly ,酒店方着她用自携布料设计酒店制服:「他们给我一个房间、两个模特儿『公仔』,仅此而已;翌日还要立即进行展示,可谓相当大的挑战。」时间紧迫之外,于「猫步」展示时更遇上停电,幸好最后顺利完成;她设计的衣服用上莨纱绸 (Canton Silk) ,她曾叮嘱过要手洗处理,酒店却将它们用洗衣机洗 20 次,原来是为了确保耐用才决定用作制服,这都是令她非常深刻的事。

挑战过后,他们都获得了 SB  的订单,有些更与对方保持生意往来。其实不少本地青年设计师都非常优秀,但欠缺伯乐,到底难以成事;六人异口同声表示香港设计中心与 DIP 为他们带来极大帮助。 Mandy 指:「创业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参加 DIP 令我有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公司亦由初期的『 one man band 』发展到现时的 30 人小型公司。」本身为珠宝设计师的 Percy ,之前一直在家中工作 (Home Office) ,直到参加了 DIP ,才正式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计划内的营商课程和财政支持,对初出茅庐的设计师有极大帮助,另外还学懂如何把设计进行市场推广,将自己设计的产品商业化。」  

港设计师喜遇「伯乐

Antony 补充说:「要参与大型项目,首要当然是本身的设计或服务具相当质素,但香港设计中心的扶助亦不可或缺。在中心的安排下,我们的产品方能于 SB 代表面前展示。」除了商业合作机会之外,香港设计中心在其他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亦是他参加 DIP 计划的一大得着;中心之高级顾问及 DIP 评审委员会主席罗肇强一直带领和指导学员,亦于这次合作中担任学员和 SB 之间的桥梁:「当在营运公司时遇到不知如何下决定的时候,我亦向 Dr. Lo 请教。」 Antony 的公司主要从事手机程序设计,他为 SB 设计了一个以酒店本身的装潢为设计蓝本的「消除游戏」手机应用程序,作为酒店市场推广的中建立品牌形象的工具。

Monica 所设计的瓷器产品将成为酒店的部分餐具,对于自己的一间小型公司能参与国际集团的设计元素,她说加强了自己对瓷器设计发展前景的信心:「有意参加 DIP 的设计师必须抱着要成功的心态去参加这个计划,以免浪费了计划两年内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机会。」

负责牵头及安排 DIP 学员与酒店方会面的香港设计中心伙伴拓展、市场推广及传讯总监李家瑜女士,当时与六名学员一同前往新加坡,并为他们提供不少宝贵意见及解决问题,她表示:「 DIP 计划在政府的支持下,为本地青年设计师带来机会,以及有关营商的知识。香港的设计界新秀众多,而香港设计中心的角色,是令他们获得更多关注,推动本地设计的发展,希望本地企业亦能多留意本土设计,支持香港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