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A评审眼中的亚洲当代设计

由香港设计中心在2003年成立的DFA设计奖,表扬整个亚洲区的杰出设计师和项目,在设计界早已享负盛名,而且举足轻重。去年,超过200位杰出设计人才和优秀创新项目获得这项殊荣,在提高生活质素及推动设计发展的成就得到肯定。奖项共设5个计划,无论是设计大师或年轻才俊、近年新兴或发展悠久的设计类型,几乎全部涵盖。

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和DFA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於上月截止报名,一如以往反应热烈,而评审也在7月全面展开。DFA各奖项的评审团由世界知名的业界领袖和专家组成,过程全面而严谨。毫无疑问,DFA是现今积极地塑造和推进亚洲设计的势力之一。你可能会好奇:「21世纪的亚洲设计需具备什么特质呢?」上期看过一些评审準则,这次我们有幸跟其中3位评审谈谈当代设计的特质和评审过程。

「21世纪的社会急剧变化,在设计上,我们至今一直追求便利性、舒适度和新颖意念。在未来,儘管媒体继续演变,意识和创意将仍然是设计的精髓所在。」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评审之一松井桂三说。他现在是大阪艺术大学短期大学部设计及艺术学系系主任,曾担任多个国际设计比赛的评审。


国际建筑工作室COLLECTIVE的创办人及董事吴家莹(Betty Ng)则认為当代亚洲设计师必须对其身处的环境具备意识,明白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是设计的重要本质。她也谈到认识歷史和设计理论的重要:「我们要敏锐地审视别人做过的设计,再把概念重新演绎。」


在眾多参赛作品之中,什么能吸引到他们的目光呢?工业设计顾问公司Priestmangoode主席、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评审Paul Priestman说:「我尤其留意能提高生活质素,同时全盘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的作品。」谈到以往的评审经验,他说:「往往是一些最简单、最低成本的作品能引起我的兴趣,限制极大的框架常常能激发最好的创意概念。」


那麼对年轻设计师来说,要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甚麼?Betty认為是「开发未知领域的勇气和技巧、不断寻求新挑战的坚持。」她将為DFA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出任评审,尤其着重候选人的「自我批判、对未知的好奇和将失败转化成动力的能力。」松井桂三则认為出门游歷是培养敏感度的最佳办法:「每次在旅途上遇到的新想法、发现、感受和偶遇,都刺激我反思固有观念。」

我们很庆幸得到3位评审百忙中抽空作分享,同时非常感谢他们為各奖项担任评审工作,和我们共同推进香港和亚洲设计的发展。我们翘首以待,看今年各奖项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