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熄》闪照蜕变维港

公园和海滨等休闲公共空间,是繁嚣都会的缓冲地带,对像香港这种极高密度的城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在世界各地海滨中,维港海滨空间珍贵而独特,不但提供写意舒适的漫步空间,更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璀灿夜景。今个夏天,#ddHK设计#香港地以年度主题「蜕变」为主旋律,为「露天城区设计廊」加入中式园林美学元素,由湾仔出走,于6月5日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维港蜕变」,点缀起首于湾仔维园,及至铜锣湾避风塘再绵延至中环这段陆续向公众开放之新海滨地带,作为这个为期三年的创意深度旅游项目的压轴展览。

#ddHK策划的七组「维港蜕变」创意设计装置,散布于维港沿岸,试点式连结出一条步行及跑步旅游路线,引领公众深度探索香港。当中最触目的莫过于委约作品《川流不熄》。这个巨型动态雕塑由超过45,000条色带组成,面积约700平方米,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上空昼夜随风飘扬,就像中式庭园中的潺潺流水,散发悠扬动感而又始终恬静如一,映衬繁华维港的川流不息。

国际知名的「Skynet」系列创作者 — 美国艺术家Patrick Shearn

《川流不熄》由美国知名设计工作室Poetic Kinetics及洛杉机艺术家Patrick Shearn为#ddHK而创作,特别以维港作为灵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Skynet」系列之一。我们很高兴能借此机会与Patrick Shearn谈谈作品的创造概念和过程。


无论是创意概念、规模或地点,Skynet系列都令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什么启发了你创作这个系列?

Shearn:我的灵感来自鸟群和鱼群集体移动的方式。这些自然现象令我感到非常震撼和神奇,我希望能透过艺术触发同样的奇妙感觉。

贯穿作品中央的一条反光带就像一条河流,Patrick Shearn将其视为生命之源

《川流不熄》背后的灵感来自什么?

Shearn:风、河和时间从不间断地在我们四周流动,贯穿作品中央的一条反光带就像一条河流,既是自然边界,也有机地把事物联系起来。河流是生命之源,连结由古至今不同世代,也不论距离将地球各点连接起来。河流拥有强大力量,随着时间改变地域风貌,而水则带来生命、可能性和变化。我希望《川流不熄》能带给观众一种更深邃的平静,启发大家欣赏在我们日常周围、但常被忽略了的自然力量。

我希望《川流不熄》能带给观众一种更深邃的平静,启发大家欣赏在我们日常周围、但常被忽略了的自然力量。


Skynet系列为世界各地多个截然不同的公共空间带来令人雀跃的蜕变。构思一个新作品时,你从何入手令它融入成为该地方的一部分?

Shearn:从一开始讨论作品地点时,我便会开始想象作品。我会利用Google Earth研究该地点,看看附近有什么大型结构可以融入作品的设计和吊索结构中,并会仔细研究当地风史,以及在作品设置期间的相对风速和主要风向等。我希望每件作品的设计都能最好地利用风去产生最大的动感。


《川流不熄》专为香港创作,与其他Skynet项目有什么不同?当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Shearn:《川流不熄》最大的不同是疫情的影响。我们没法进行实地考察,当中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决定在作品中加入支撑整个装置的结构,全个运到香港。我们认识很多拥有国际认证的专业索具装配员,并请到一个非常出色的本地设计及技术团队,能全面配合我们的需求。我们也在索具的设计上格外留神,确保能轻易处理任何潜在问题。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能多次找到具创意而妥善的解决方案,我感到非常满意。

《川流不熄》展出至2021年6月15日,展期有限

你认为这场世纪疫症如何改变了我们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Shearn:毫无疑问,这场疫症改变了一切,其影响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一直持续下去。但这个惨痛的经历,更让我意识到外出和社交的重要性。幸运的是,像《川流不熄》这样的Skynet作品不受社交距离影响,设置在露天、开放的环境空间中,让更多人可以安全地观赏体验。

设置在露天、开放的环境空间中,让更多人可以安全地观赏体验。


#ddHK以破格策展手法,借鉴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运用虚实、映衬、对比、呼应等技巧, 将《川流不熄》及其他「维港蜕变」作品化身多种中式园林设计元素,为维港海滨空间缔造一个诗意无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感官旅程。展览作品由6月5日起至7月初陆续推出,而其中委约作品《川流不熄》于中环海滨活动空间由即日起展出至6月15日,展期有限,万勿错过,并立即关注#ddHK的Facebook专页Instagram,留意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