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会说话的手套

当我们的声音被漠视,我们定会感到绝望。试想像自出生开始就没有被外界聆听及了解的听障人士及手语使用者,感觉会是如何?

来自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三名学生就发明了一个透过辨识动作的手套,把手语及口语沟通的差距拉近。伍泽林、陈嘉龙、钟浩辉创作了一双智能手套,能将手语动作翻译成文字,让聋哑人士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式轻鬆地与陌生人沟通。

手套上的每个手指套都安装了弯曲感应器,当感应器被弯曲时,便能透过弯曲的程度收集数据。手套的背面则安装了三轴陀螺仪,侦测手指动作的加速速度和角度。收集得的数据会通由套背面的蓝芽传输器将数据传送到手机应用程式,并将数据转换為可理解的语言,最终输出成文字,甚至语音。

该三名学生获得「2017香港学生科学比赛」高中组发明品冠军。其后赴美国参加「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I-SWEEEP)」,一个旨在挑战学生解决全球问题的比赛,成功夺得「工程」组别铜奖。

大部分人把天生赋予的听觉和言语的能力视為理所当然。但是对於那些受制於视障及听障的人来说,这些能力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透过手语翻译手套,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等待他们。

共融设计的目的正正是為了提升社会大眾的福祉。在设计「智」识周2017 (KODW2017) 中,以「生活、连繫、流动」為专题,来自世界各地的讲者分享了共融设计如何有效地為社会及商业价值带来冲击。在香港设计中心和号外杂誌合作出版的《设计令社区更共融吗?》一书,概括了KODW 2017中讨论到的主题。手语翻译手套也是书中提及的三个本地例子之一,该书现已於各大书店上架。

 更多资讯关於《设计令社区更共融吗?》:https://goo.gl/EYYvdQ

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学生—伍泽林、陈嘉龙及钟浩辉创作了一双智能手套,能将手语动作翻译成文字。(图片来源:号外杂誌)

智能手套能将手语的动作数据收集,让聋哑人士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式轻鬆地与陌生人沟通。 (图片来源:号外杂誌)